不論是求知學習還是速讀訓練,想要取得進步,除了扎實的基礎實踐訓練以外,我們還要堅持“
知行合一”的學習態(tài)度。
我們都有這樣的經(jīng)歷:看視頻教學時,會跟著視頻做筆記。筆記本是日常的橫格筆記本,也就隨之橫著記了筆記。待到記了一兩行時,突然意識到,自己又做了線性筆記。這是什么原因?當然不是不知道線性筆記對于思維的連續(xù)、完整和發(fā)散毫無用處,但是,很久不記筆記,習慣性地,就順著本子上的橫格動了筆......
這個簡單的事情忽然讓我想到了正在學習的速讀記憶。速讀和記憶的實踐性都很強,是要把軟件中倡導的理論與自己的實踐訓練相結合的,然后再從訓練中總結出適合自己的方法。
不過,實際訓練時我卻時常面臨知行不一的尷尬:知道應該怎么做,行動上卻因為慣性而做出錯誤的做法;即使經(jīng)過改正,在一段時間內(nèi),做了正確的訓練,一旦長時間不實踐,再練習時仍舊做出錯誤的做法。
靜下心來想想,知行不一,有客觀的因素,也有主觀的因素:
客觀上:主要是生活、教育環(huán)境的影響,影響心理認知和行為慣性。
例如筆記本。自記事以來,都是使用橫格筆記本,也從沒有意識到橫格和線性筆記有什么不合理。即使后來知道線性筆記不利于思維拓展,但行為慣性已形成,打開橫格筆記本的瞬間,還是做線性筆記的思想占了上風。且小時候,老師經(jīng)常在課堂上講,做筆記要整齊,而“整齊”與現(xiàn)下被認為最高效的方格筆記,還是差距蠻大的。另外,即使線性筆記有很多弊端,但如上文所說,生活中的筆記本多數(shù)都是橫格,潛意識里就助長了做線性筆記的思想。
諸如此類,就是不適宜的生活和教育環(huán)境對知行的影響,且隨著年歲增長,慣性愈增加。
主觀上:長期形成的慣性與自己的心理惰性。
從哲學的角度講,主觀是很大程度上受到客觀情況影響的,但主觀卻也絕非無可改變,只是,受到自身慣性和惰性的影響,或者不能把正確的正確的行為堅持下去,成為習慣,或者習慣了錯誤行為帶來的輕松感,不愿花費大的努力去改變現(xiàn)狀。
坦白來說,慣性是很可怕的,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惰性更可怕,因為擁有惰性的人很有可能會為自己尋找各種合理的借口逃避惰性的存在,甚至會把借口變?yōu)橐环N自我保護的潛意識,此時,對正確行為的堅持反而成了“錯誤”。
總而言之,知行合一是一件必需卻又難以做到的事,尤其是對已經(jīng)習慣了各種錯誤閱讀方法,卻還在內(nèi)心將之視為金科玉律的訓練者,包括我自己,在訓練初期,對速讀也是抱著將信將疑的態(tài)度,幾個月里,不斷在速讀訓練要求和自己的固有閱讀方式之間不斷掙扎、反復再掙扎,直到發(fā)現(xiàn)精英特速讀的理念和實訓要求確實對自己有用,才把訓練堅持下來。
至于怎樣能幫助自己做到知行合一,我覺得,可以從幾個方面考慮:
1.正確的認知
擁有正確的認知是正確行動的前提。對應到速讀上,可以經(jīng)常查閱相關資料,了解各種提高閱讀速度的方法,尤其是內(nèi)在的思想和原理;另外,也可以向專業(yè)領域的前輩請教。
2.勤思考
很多正確的理論都是在行動中總結出來的,但是理論的形成往往從實際問題中來,所以,在訓練的時候注意多發(fā)現(xiàn)問題,思考問題的解決方式,很有可能能頓悟許多理論,也能在訓練中依靠自己的實戰(zhàn)形成一些正確的閱讀方式。
3.多訓練,多實戰(zhàn)
一方面領悟理論,更重要的是把正確的閱讀方式形成慣性。
習慣成自然,可以把理論化為最普通的閱讀實踐。
4.創(chuàng)造健康的閱讀環(huán)境
如果身邊的環(huán)境不能引導正確的閱讀方式,那就果斷遠離這個環(huán)境,同時為自己創(chuàng)造一個優(yōu)良的閱讀環(huán)境,包括為自己配備能幫助速讀的物品。
5.克服心理弱點
慣性與惰性,前者可以借鑒21天習慣養(yǎng)成計劃,用堅持改變來養(yǎng)成一個新的習慣,至于惰性,可以用堅持(參考習慣養(yǎng)成)、獎勵(把大目標分解成小目標,每實現(xiàn)一個給自己一個獎勵)和親友監(jiān)督來逐步克服。
總之,
速讀訓練要想取得實效,知行合一是關鍵。但要做到知行合一,需要客觀條件與主觀條件的配合。在實際生活中,客觀條件往往很難盡如人意,就需要人為創(chuàng)造各種有利條件,再加上自己的主觀努力,共同讓速讀取得最有實質性的進步。
精英特速讀記憶訓練網(wǎng)學員原創(chuàng)文章
作者:王夏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