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閱讀法是以閱讀學、心理學、腦科學、語言學等科學理論為研究基礎,以開發人的左右腦為核心,以全面開發和調動人的身心資源為主體,積極而富有創造性地快速吸收和處理有用信息的一種全新閱讀方法。核心在于:突破“音”讀,變“讀”為“看”;突破“點”讀,擴大視幅。
研究者們根據快速閱讀的基本原理,已研究出一系列提高閱讀速度的方法,如無聲速讀方法、手部引導速讀方法、擴大視幅速讀方法、閃示速讀方法、五步速讀法、推斷速讀法、固定程序速讀法、快速理解速讀法等等。方法這么多樣,那快速閱讀跟傳統的閱讀方式又有什么不一樣呢?
閱讀時發聲與無聲的區別
閱讀一般有兩種形式:一種是聲讀,另一種則是默讀,這是人們最普遍的閱讀形式。這樣閱讀,一般人每分鐘也就能讀三百字左右。
快速高效閱讀則是在閱讀時,革除
“音讀”現象,做到變讀為看、眼腦直映,縮短信息傳遞的路徑,把閱讀過程變為“眼睛——文字——大腦”,省卻了傳統閱讀過程“眼睛——文字——聲音——大腦”中的“聲音”環節。
別
識別間距大小的區別
傳統閱讀的弊端之一是眼睛對文字符號的識別間距較小。一般人的眼睛對文字符號的感知能力僅為15度角,最多為3個字的間距,其表現為“點讀”,即逐字逐句逐個標點地閱讀。
快速高效閱讀的優點之一,就是通過對人的“視覺潛能”開發,徹底告別“點”讀,即從“點”讀→“段”讀→“面”讀過渡。
眼睛凝視文字快與慢的區別
以一個26字的行計,較慢的閱讀者每次凝視兩個字并且回跳或倒退兩次的話,那么他將需要13秒半,而快速高效閱讀者每次凝視七八個字,并且沒有回跳和倒退,他只需3秒鐘。
而那些快速高效閱讀者掌握了控制眼睛移動的技巧后,其
閱讀效率至少是那些較慢閱讀者的2倍~5倍。
視覺后退與前進的區別
對于大多數人來說,傳統閱讀時都自覺或不自覺地會有一種不良的閱讀習慣,即他們在閱讀時,常常為了一個“字”或一個“詞”,甚至一個“標點”沒有看清楚或不理解而重復閱讀或“倒讀”。研究者們將之稱為“視覺后退癥”。
快速閱讀研究表明,速度適當地增加會自然而然地導致理解能力的增強。
“集中與放松”和“散漫與煩躁”的區別
閱讀是一種高強度的思維活動及很強的心理活動,只有具備最佳的身心狀態,才能收到最好的效果。
一般人在閱讀時,因為沒有受過有效的訓練,所以很難進入一種閱讀時的最佳狀態,常常表現為散漫與煩躁。
研究者們把閱讀時的最佳狀態定義為“集中與放松”狀態。這種狀態表現為,閱讀時
注意力高度集中,而身心放松,讓大腦處于一種α波激活狀態,即大腦的最佳工作狀態。這是大腦高度的清晰狀態,是高理解力、高記憶力狀態。在此條件下閱讀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那么,如果想要達到快速閱讀的效果,我們必須要通過科學有效的方法訓練才能夠有所改變,任何紙上談兵、空口白話都不能產生真正的效果。
相關文章鏈接:
精英特速讀記憶與傳統閱讀的比較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