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精英特,讓每一個人成為更好的自己(上)中,我從我們日常生活中對快速閱讀和快速記憶的需求,以及精英特軟件能夠對快速閱讀和快速記憶有什么幫助的角度,談了我為什么認為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參加精英特軟件訓練;本文,我即從思維導圖的角度,談談精英特軟件對我們用自己的思想制作思維導圖的指導意義在哪里。
第三、思維導圖
思維導圖可以幫助我們整理混亂的思路,也可以幫我們進行大腦風暴。然而工具畢竟只是工具,如果我們不會使用這個工具,或者說不知道該怎樣運用這個工具幫助我們思考,那就即使下載了相關的思維導圖軟件或者自己比葫蘆畫瓢在紙上寫寫畫畫,也是無用(就像我自己早年沒接觸精英特訓練的時候)。
你是不是有這樣的想法:畫紙上的思維導圖一定要有彩色,所以一定要有各色水彩筆;一定要有手繪圖,所以必須要畫好簡筆畫。我這樣的想法來自大學時候看托尼巴贊的《思維導圖》書(譯本),于是就開始模仿——五顏六色的線條+難看的簡筆畫+密密麻麻自己都看得眼疼的關鍵詞筆記……然而——當時我的思維導圖的內容是我的功課,而我的功課內容量很大,根本不適合在一張紙上展現過于宏觀的制作……
那么,
用軟件繪制思維導圖又怎樣呢?確實解決了紙張面積不夠的缺陷,但當時的我根本不知道思維導圖的真正制作原理(思維導圖的制作思想,不是思維導圖軟件的使用方法)。
(PS:大家真的要相信,對于外行或者說0基礎、0接觸來說,同樣是書,外國翻譯過來的書,和我們本土寫的書,哪怕是相同的理論,表達的方式依舊是西化

的,并不如本土的書容易理解,接地氣)
而這種轉變則始于精英特軟件里的思維導圖訓練。軟件里不僅有對思維導圖的簡要介紹,還直接用圖的形式展現了思維導圖能對個人有什么好處。對我而言,最大的幫助則是在《如何畫思維導圖》(這部分講解真的比書上友好多了,簡單明了接地氣)和基礎訓練、實戰訓練上。
《如何畫思維導圖》講解了怎樣從0到1畫一個導圖,并且圖片的示范也很好理解和模仿,更重要的,改變了我以往對于思維導圖的理解誤區——沒有圖形、色彩是不是根本不能算是一張導圖。比如,當我要寫一篇文章,而手頭只有黑色簽字筆和白紙時,我只畫一個框架,寫上層層關鍵詞(類似圖4那樣),只要它確實幫我理清了寫作的思路,它就依舊是導圖,我并不一定要去找彩色筆,再手繪圖形……
在基礎訓練里,我學會了提取關鍵詞keyWord(節省空間+明確重點);非常值得一提的是實戰訓練,如果說《如何畫思維導圖》和基礎訓練是比葫蘆畫瓢的簡易操作,那么實戰訓練則是思維導圖制作的“靈魂”所在,它用問答的形式,直接展示了我們在實際的閱讀中,該從哪些角度去閱讀理解及思考一篇文章。
就像《洪水中的神父》,如果不給你思考角度的問題提示,你能直接自己做出一個導圖嗎(其實這也算是讀書筆記了,也是我現在最喜歡的讀書筆記的方式)?至少,你能思考出從哪些角度去做這篇文章的讀書筆記嗎?而軟件里就給出了參考答案(注意是參考答案,當然不會是唯一的答案,因為每個人的思路都是不一樣的,軟件只是給出一種
思考的思路,即使是我自己做出來的導圖也不會與軟件里的完全一致)。
所以,我覺得實戰訓練這個部分,是思維導圖訓練最內核的部分,把這塊兒內容看完并理解掌握,在日常的讀書筆記這塊(以及學生黨的閱讀理解、在職黨的資料整理等)都不會有什么問題了,因為從原理到實操都給我們了,從思想到形式都給我們了。
我自己就是在思維導圖的訓練里真正學會了怎樣從0到1,用自己的想法去做自己的導圖。雖然軟件里的訓練主要是針對閱讀理解(+讀書筆記),但是我們也是可以自己舉一反三去應用于別的運用的,比如寫文章,做計劃等等。
對于在生活、學習和工作中經常遇到思維難題,或者已經知道有思維導圖這個工具,卻一直不會真正運用的伙伴們,我真的建議可以用精英特軟件里的【思維導圖】來練習,至于時間因人而異,我覺得一個星期內(哪怕每天半個小時)應該是可以搞定的。
當然,思維導圖的應用并不僅僅只是閱讀理解、讀書筆記、寫文章、做計劃,至于它更多的應用,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去選擇,也可以在練習思維導圖的同時(注意,一定要是正確的練習方法,不要走了彎路,重思想不是形式)更多去搜索思維導圖的運用領域,應該說,但凡是需要思考的內容都可以用思維導圖,因為,它原本就是一款整理思維的工具。
綜上,我認為每一個人,不論身份,不論年齡,都應該參加精英特訓練。因為從提高閱讀速度、到提高記憶速度、提高思考速度,軟件的訓練范圍涵蓋了我們日常生活、學習和工作太多的方方面面,涵蓋了我們的求知、求學、思考……所以,參加精英特訓練,在我看來,就是在教給我們方法,提高我們的綜合能力,從而讓我們成為更好的自己!
作者:王夏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