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有看到我關于游戲《鋼琴塊》的文章,你大概會記得我把《鋼琴塊》游戲當做了檢測自己速讀進步與否的標準之一,更用玩《鋼琴塊》游戲來擴展視幅、加快
閱讀節奏。
然而在對《鋼琴塊》的熱度降下一個多月后,我發現數字舒爾特表居然又重新卡回到7*7,文字舒爾特表回到了5*5;如果說還有什么可以安慰我的,就是整體感知(降I檔難度)的成績仍然在53分,一模一樣的分數,似乎在提示我:我的速讀雖然沒有進步,卻也沒退步;但舒爾特表連續測試多次仍然沒能通關,我也不免開始有點心煩意亂。
我把自己對速讀成績的糾結告訴了精英特的指導老師,老師回復我說,舒爾特表成績并不能完全代表速讀的成果;自己感覺到速讀有所進步才是最重要的。
“感覺”!?我也有點蒙了;我并不是一個喜歡用感覺來確定成效的人,真金要火煉,就像學生要參加考試;職員要參與考核,我總覺得,進步要用一些實實在在的東西來證明,就像每天完成了什么樣的工作,到了年底的時候,看到實實在在的結果,才能證明這一年沒有虛度。
接下來的一個多星期里,我又多次測試了舒爾特表,仍然是卡關,再參加別的測試項目,卻越來越覺得這些項目的測試成績一次比一次更糟糕......到最后,干脆關掉了軟件,讓自己去想別的事情。
看到這里,你是否有覺得,我有點
速讀焦慮呢?因為測試成績的不理想,就動搖了對速讀進步的信心,進而心理上開始對訓練產生抵觸,于是越發地做什么訓練都覺得不如意?
那么你呢?你是否也會有如此類似的焦慮呢?因為習慣了付出就會有回報,卻發現在速讀上的付出沒有得到滿意的回報,于是,一點點開始焦慮,直到與精英特速讀訓練相看兩相厭呢?
我在回想這幾個月以來的速讀經歷時,發現我確實焦慮了:從15年參加訓練到現在,甚少遇到較大的瓶頸,基本每一次的
瓶頸期都在1—2個月順利渡過,于是,我便將這種順利當成了理所當然;尤其是在渡過29級的瓶頸之后,感覺30—33級都是小case,于是一直快速升級,直到又遇上34級的瓶頸,而且這個瓶頸到去年年底時就已經持續了兩三個月,按照以往的經驗,到過年時,這個瓶頸就該差不多通過了。
就在那時,偏偏遇上了《鋼琴塊》,當發現《鋼琴塊》的升級能幫我提升速讀節奏、擴大視幅后,更是忍著眼眶被拉鋸的難受狂練《鋼琴塊》,直到發現自己真的已經進無可進;然后,就又抱著既為眼睛健康考慮、又不愿過分花費時間在游戲《鋼琴塊》上的想法,停下了對游戲的過度癡迷;其實現在想來,當時不顧眼睛健康的狂練何嘗不是一種病態?你也可以叫它“過度高壓的拔苗助長”。
總之,就是過快地讓自己陷在了不合理的速讀訓練節奏里,從當時來看,似乎是如你在許多勵志圣經里讀到的:不逼自己一把,你永遠不會知道自己有多優秀。
但后來再看,這種高壓訓練是超出了我當前速讀訓練階段的承受極限的,雖然因為應激反應,短時間里加快了速讀節奏,擴展視幅,但這種畢竟脫離了真實閱讀情境的“超速訓練”經驗并不能持續多久:就像你在伸手不見五指的黑夜里聽覺會異常敏銳,但回到光明的白日,聽覺又會恢復到常態;游戲里的快節奏無法在日常的閱讀中運用,速讀的節奏就又會回到原本的狀態。
所以,就如你在學校課堂上聽到的那樣,技能要在實踐中多次重復才能轉化為自己的能力;脫離了閱讀的快節奏訓練,就只能在理論上提供進步的可能,就像科學家根據理論推算時空穿越,但推算不等于穿越本身。
這個道理,相信大家都明白,但頭腦明白終究難抵內心的魔障——速讀焦慮,因為焦慮,就想要想盡一切可能奏效的方法來達成目的,卻忽視了這種方法是否能快速奏效;就像在發現《鋼琴塊》能提升視幅后,我把速讀提升的希望一度轉移到《鋼琴塊》上,不過現在看來,這種做法雖然能夠以非正常的方式提高視幅,卻不可能如我所想,從此一步而登天。
因此一葉障目,葉子遮蔽的,并不是你我的眼睛,而是內心!關心則亂。焦慮就容易走彎路,而靜下心來,從原點開始,反而能看清很多事。
速讀訓練注定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就像一個小透明,成為一個大神,這個過程不可能一步登天,也有可能會永遠停留在某個瓶頸里,訓練的同時,多靜心,多清心,心里承載的東西越多,能騰出來的思考空間就越小,把空抱著卻無用的東西清出來,清明才能回到心上。
當然,作為一名速讀愛好者,我還是很希望精英特能出一款令我癡迷的速讀訓練游戲,那種真正建立在閱讀情境中的訓練才是真正的速讀法寶。當然,速讀學習依然不變的是——努力+耐心。
精英特速讀記憶訓練網學員原創文章
作者: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