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位置:首頁 >> 方法技巧 >> 遠離學習中這5個低效陷阱,助你實現(xiàn)高效學習!
遠離學習中這5個低效陷阱,助你實現(xiàn)高效學習!
為什么學習明明很努力,可就是學不好?如果你也有這樣的感覺,你有必要檢視一下自己的學習過程,看看是否存在下面的一些情況。
1.一心二用
相信很多人都有一邊工作一邊上網(wǎng)的、一邊學習一邊聽音樂、一邊吃飯一邊玩手機等習慣。一心二用,甚至多用的時候,感覺很有效率,事實可能正好相反。對于一些需要更多專注力的事情,一心多用只會讓效率更低。因為在一個時間段內(nèi),一個人的精力、注意力是有限的。做個簡單比喻:這就好像一名消防隊員用一條水柱來回噴灑三間著火的房子,看似效率高,但每間房子分到的水量根本就不足以把火撲滅。
經(jīng)常一心多用,還可能導致焦慮、注意力不集中、記性變差等副作用。所以,想要提高學習和工作的效率,就盡量一次只專注做好一件事情。除非是做一些基本不需要用腦的事情時,不然一心二用只會讓你效率更低。
2. 抄筆記、劃重點
學習中很多人都喜歡“抄書、抄筆記、劃重點”,這些學習的方式很容易產(chǎn)生掌握知識的錯覺。“抄和劃”這兩個動作,會讓自己誤以為已經(jīng)把信息存入大腦了,而事實上并沒有。這兩個動作通常是機械的,并沒有經(jīng)過大腦的思考、整合、理解,并沒有在大腦里留下深刻的印象。
那要如何避免呢?答案是:改掉“抄和劃”,學會“寫和講”!
“寫”說的是用自己的詞匯、語言、知識:把老師或書上講的重難點重新描述一次;梳理知識架構(gòu),建立知識與知識的連接;對內(nèi)容進行總結(jié)提煉,設(shè)計出一些問題,然后作答,方便以后復習時自測。
“講”說的是把你學到的這個知識講給別人聽,或者假裝講給別人聽(自己對自己講的時候也要講出聲來,不要只是在腦海里講。當然,如果環(huán)境不允許,那就先用寫來代替)。講的時候,你會發(fā)現(xiàn)原本覺得已經(jīng)搞懂的內(nèi)容其實并沒有弄懂,如此才能有針對性的進行鞏固學習,避免出現(xiàn)已經(jīng)學會了的錯覺。
3.反復閱讀、死記硬背
反復閱讀、死記硬背是很多人都在使用的方法。一遍遍翻書、看筆記,看上去是非常熟了,感覺已經(jīng)掌握了,但考試的時候你就會發(fā)現(xiàn),很多知識都是有點印象,但具體內(nèi)容就是想不起來。
在學習和復習的時候,反復閱讀是有必要的,但不能一直反復閱讀。在閱讀熟悉之后,要進行檢索、提取。比如合上書本,盡可能回憶所學的東西,回憶不起來的地方再去翻看;比如上面講到的“寫和講”的方法;再比如學習一些記憶技巧,例如我學過的“精英特速讀記憶訓練軟件”中的編碼定位記憶,以及思維導圖記憶等方法。把這些方法靈活運用起來,效果要遠比只是單純的反復閱讀和死記好很多。
4.集中式學習
對于剛學過的內(nèi)容,我們往往有兩種處理方法:一是學完之后隔了很久、等有需要了才去復習(這個時候很可能徹底想不起來了);二是學完之后就馬上復習。事實上這兩種方式效果都不是最好的,最好的方式是分散式學習和復習,也就是學完新內(nèi)容后,間隔一段時間再復習,這樣能記得更牢。
具體的間隔時間大致可以參考遺忘曲線(在學習和暫時記住之后的:20分鐘后、1小時后、8小時后、1天后、2天后、一周后、一個月后再次復習)。但具體是因人而異的,可以根據(jù)你實際的遺忘程度和記憶需要來定。
5.循序漸進
在學習過程中,特別是自學的時候,很多人都會認為要打好基礎(chǔ)或做足準備,才能上場。就像學習英語,最終可能是為了要與人溝通,但我們卻把大量時間花在背單詞及語法上。更好的選擇是直接開口去說,獲得真實的反饋再同步進行調(diào)整。也就是根據(jù)反饋發(fā)現(xiàn)問題,然后聚焦在問題或弱點上,逐一擊破,只有這樣你才能得到真正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