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你學了那么多東西,還是記不?如何形成長期記憶、如何讓記憶更牢固,那么請你多說、多寫、多行動!畢竟在自我成長過程中,最重要的并不是輸入的量,而是溝通輸出的量。
“讀”“聽”是輸入,“說”“寫”“行動”則是溝通輸出,輸入與溝通輸出的最大差異,一言以蔽之,溝通輸出屬于“運動”。“寫”“說”“行動”等使用運動神經和肌肉所形成的記憶,被稱為“運動性記憶”。運動性記憶的一大特征是一旦記住,以后幾乎不會忘記。舉個例子,您會騎自行車,因為某種原因三年沒有騎了,當您再次推出自行車的時候,照樣騎得很好。相比之下,“通過書寫來記憶”“出聲朗讀來記憶”等“運動性記憶”更容易形成長期記憶。
形成長期記憶的4個基本原則:
1、兩周內使用三次的信息,將成為長期記憶保存在大腦中。
輸入我們大腦的信息,會被臨時保存在一個叫作“海馬體”的部位。這個臨時保存時間為2~4周。在信息被臨時保存在海馬體期間,如果我們反復使用了這個信息,大腦就會判斷這個信息是“重要信息”,然后將其轉移到大腦的“顳葉”,作為長期記憶加以保存。但是如果被輸入大腦的信息不被反復使用的話,就容易被
遺忘。
怎么才算反復、多次使用已經輸入的信息呢?作為一個簡單的標準,應該在信息輸入大腦后的兩周內,要對該信息進行三次以上的溝通輸出,也就是使用它三次以上。
2、輸入與輸出的循環——“成長的螺旋階梯”
輸入、輸出的循環往復,稱為“成長的螺旋階梯法則”。這也是最基本最終極的
學習方法,更是完美的“自我成長法則”。
3、輸入與輸出的黃金比例應該是3∶7
輸入時間<輸出時間,是自我成長的關鍵
4、溝通輸出的結果需要反饋,以指導接下來的輸入
所謂反饋,就是對輸出的結果進行評價,根據這個評價,對下一次的輸入加以調整、修正。審視、反省、改善、修正方向、微調、查明原因,都屬于反饋的過程。而通過反饋,我們可以改正以前的錯誤、修正前進的方向、吸取教訓、積累經驗,這樣一來,我們肯定會比以前有進步,這就是自我成長。

反饋的四種有效方法
揚長避短。對學習成績不太好的朋友來說,可以優先考慮“發揚優點”,借此建立自信,體會到學習的樂趣非常重要。而基礎不錯的朋友,想要收獲更大成果的時候,應該更關注“克服缺點”。不過,“克服缺點”需要較大的定力,也要花費較多的時間,所以更適合“進階型選手”,而不太適合“入門級選手”。
廣度和深度。當您不知該怎么學習的時候,可以先從“廣度”和“深度”兩個方向來分析,結合自己當前的狀況,很容易就能判斷出自己是該廣泛學習還是深入學習。
解決“為什么”。在學習的輸入、輸出過程中,人肯定會產生“疑問”。“為什么是這樣的?”“為什么進展不順利?”對于這些“為什么”萬萬不可置之不理。找到了“為什么”的答案,便能看清前路的方向。
向“高人”請教。最有效的反饋方法,是從“高人”那里得到意見和建議。老師、前輩、上司、專家、教練、導演、顧問、導師……那些比自己知識淵博、經驗豐富的人,都是“高人”。我們的輸出如果能夠得到他們的意見和建議,將有助于我們看清自己的缺點、弱項。
通過有效的輸出,會讓我們的記憶更加深刻、還能改變現實、帶來快樂、改變人的行為、實現自我成長、收獲驚人成果這六大好處,所以,你想收獲成功嗎?那就快來學習輸出的方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