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員認為,多數成年人有“童年失憶癥”,記不起嬰幼兒時的事情,新西蘭一項研究表明,人的最早記憶可能開始于兩歲,研究結果12月22日刊登在美國《幼兒發育》雙周刊上。
時隔六年
新西蘭奧塔戈大學的菲奧娜•杰克與同事設計一個“神奇縮小盒”。若把玩具放在盒子頂部,搖動搖桿,伴隨聲音和閃光,盒子底部會彈出一個頂部玩具的縮小版。研究人員找來46名27個月至51個月大的嬰幼兒,用兩天時間教他們如何使用“神奇縮小盒”。第三天,研究人員問孩子們是否記得“神奇縮小盒”及其用法。
六年后,研究人員再把這些孩子聚集在一起,先展示他們當年參與活動后所獲紀念章,問他們是否記得收到紀念章的原因,孩子們的父母同時接受調查。五分之一的孩子能回想六年前“神奇縮小盒”游戲。有趣的是,
記憶力與年齡無關,能記起的孩子中有兩人當年玩“神奇縮小盒”時不到3歲,另外,大約一半成年人記得游戲及規則。
歸功“談論”
隨后,研究人員測試孩子的語言和總體記憶能力,發現性格與記憶力不存在任何關聯。研究人員與孩子父母交談后發現,那些能夠回想起游戲的孩子在六年前研究人員離開后,一段時間內不時談起“神奇縮小盒”,一個孩子甚至眼巴巴地等在家門口,希望研究人員能回來陪他玩,這表明,事情發生后不久的談論可能會加深記憶。
杰克說,那些六年后仍能記事的孩子的確在當時更多地談論過游戲,“主動參與談論可能幫助他們記憶并有助記憶發展”。
難下定論
杰克告訴美國趣味科學網站:“我們之所以對
幼兒記憶感興趣,是因為它能告訴我們人類記憶的總體情況,多數人想不起嬰兒時期的事情,到三四歲時才開始記事。”她說,坊間流傳許多有關早期記憶的逸聞趣事,但沒有切實證據可以證明這些記憶切實可信。
大部分嬰兒時期的記憶與生活中的大事相關,而大事可能在發生后多年仍經常被談論,這些談論可能強化甚至歪曲自然記憶。“會有一些人說他們記得自己8個月到12個月大時的事情”杰克說,“對任何一個人而言,真的很難確定那是否真實,也許它部分依據父母后來對事情的講述和相關照片。”(王禮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