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看了一本小說,里面提到主人公的兒子才6歲就開始學習速記,然后能夠在短時間里記住50個左右的漢字。雖然小說都是高于現實的,卻是讓我想起了我自己的記憶法學習。如果我能哪怕在10歲以后學習記憶法,我的人生是否會不同……然而,過去的終將是過去了,不能重來,我只能感嘆一句,記憶法學習要趁早。
我自己的記憶法學習是從什么時候開始的呢?大學?不,應該說在大學畢業之后。這個答案是不是挺諷刺?學習生涯已經結束,而我才剛開始接觸記憶法,就是這般的戲劇。所以真的挺羨慕還處在學齡階段的孩子。他們還在上學,還在接受著知識的灌溉,并在未來的某一天,用知識為自己博得一個精彩的人生。
前兩年的時候,同事的孩子,還在上初中,學校就有了快速記憶班和思維導圖班,雖然是付費的,但是據同事說,經過幾天的學習,家里孩子的記憶就突飛猛進了。雖然我不知道這個班是怎么上的,但是想想,應該也就跟現在網絡上的各種記憶法、思維導圖學習課差不多了。
然而我呢?可以說,從小學到高中就沒聽老師提起過記憶法的說法。地理老師曾把地圖上不同省份的圖片比作人頭、鵝什么的,但是也只是說了一句“XX省像XX”,從沒有提過右腦記憶,更沒有提過用形象記憶圖片和故事的聯想串聯。無論任何的科目,都是老師直接布置下背誦任務,然后早讀課開始背——
死記硬背。
高中時,我選的是文科,因為我的物理不好,幾乎是不及格,或者說我就沒有學習物理的細胞吧!但是文科,歷史的年代我記不住,尤其是世界史那塊兒,地理我記不住經緯度,好在地理老師還提到過地理上的一些口訣,但那些口訣對于我來說,同樣是死記硬背。或許你會說,為什么不從網上搜呢?事實上我家在高二下學期才剛買了電腦,當時是連歌曲、視頻都不會下載的……學校沒有電腦授課,也嚴禁進網吧,真的偷偷進去了,大家都在玩游戲。而我當時連世界上有“快速記憶”這個詞都不知道的……而且是到上大學前都不知道的。
的確很諷刺吧!你可以說是我自己沒有那個意識,但我真的不認為當時我身邊有多少人有這種意識,而且連書店里的各種教科輔導書,包括英語、歷史的輔導書,都在講課程相關的知識,而沒有關于怎么記憶。
我第一次接觸
“快速記憶”這個詞,是在大一下學期。不是老師提的,也不是同學推薦的,是我自己在圖書館里偶然翻到的。是一個翻譯過來的外文書。里面的各種口吻都帶著很濃重的外文氣息,用現在網絡上的流行語,叫“不友好”,“不接地氣”,“不說人話”。再加上當時的我從沒有接觸過快速記憶,更沒有聽說過可以用類似數字編碼詞記憶法、位置法(當時書里的叫法是記憶宮殿)的方法,或者說沒有接觸過這種在當時我的生活環境里很是前衛的思想理念,于是我看過那本名為《快速記憶》的書后,只覺得“這書在講什么?”“什么亂七八糟的?”
記得很清楚的一個例子是,書里有提到記憶宮殿的房間不夠用,就把所有房間里的東西都放在冰塊里。我把它翻譯一下,就是書中有提到,位置記憶法的位置編碼詞不夠用,就把所有的編碼詞放在冰塊里。
你能聽懂這句話的意思嗎?我當時,包括到畢業后的多年里,都不明白這句話的意思。本來,我以前對位置記憶法就沒有太大的興趣,因為在那本書里,作者提到,可以虛構上千個房間,建造一座記憶宮殿——換成位置記憶法的說法就是,可以虛構上千個位置編碼詞,打造位置記憶法的編碼詞寶庫。
聽到這兒,你會不會覺得這是在開玩笑,虛構上千個位置編碼詞,還要記住它們的順序,我們背誦的課文雖然總字數多,但也未必就能有幾千句話,這種方法不是在玩自己嗎?準確地說,是坑自己。
事實證明虛構上千個位置編碼詞確實是件費力不討好的事,但若把編碼詞放在冰塊里,還是真的可以有。比如我在
《懶人怎樣打造位置記憶法的記憶宮殿?》里提過的關于位置記憶法的位置編碼詞的“裂變”,所謂的“放在冰塊里”,其實不過是作者舉的一個例子,而并非真的一定要放在冰塊里。
而這句翻譯成中文的話,用我們的“友好”的“接地氣”的“人話”說,就是為了能夠在現有的位置編碼詞的數量基礎上迅速裂變,擴大編碼詞的總體數量規模,我們可以偷懶地想象——讓我們所有的位置編碼詞都變成冰塊里的“冰XX”,比如,12生肖里,可以想象這些動物都被冰凍了,就像我們曾看到的葫蘆娃被凍在冰里一樣。現在,我再加上一句,其實,不僅可以在冰里,還可以在火里,水里,在火箭上、月球上都行啊!
所以,是什么延滯了我的記憶法學習?我的生活環境、我關于記憶的守舊思想、外文翻譯后的“水土不服”。
但是,屏幕另一邊的你,或許已經是一名父母,或許已經將要步入婚姻的殿堂,或許已經步入社會,或許同我一樣已經進入一所大學,又或者,我可以期望你還是一名學生,還有極強的可塑性和發展性,還可以通過各種視聽去獲得各種知識,不論是哪種情況,只要你還活著,學不可以已,我仍舊希望你記憶法學習,要趁早。
精英特速讀記憶訓練網原創文章
作者:織夢的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