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人們想學點新東西時,不僅需要獲得新記憶,記憶還需要在一個名為
記憶鞏固的過程中穩定下來。而
腦電波被認為在該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但其機制尚不明確。近日刊登于《神經元》期刊上的研究顯示,一種對鞏固記憶十分重要的腦電波是受突觸抑制控制的。
一種大腦海馬體傳出的所謂的尖波漣漪(SWRs)的腦波與穩定記憶有關,它能幫助大腦把學到或經歷過的事立即重播。而奧地利科技學院教授PeterJonas和JozsefCsicsvari合作,在老鼠身上發現了產生這種神經震蕩的機制。
Csicsvari表示,“SWRs在大腦中起了重要作用,但其產生機制尚不明確,實驗中的技術限制可能是部分原因。我們希望能獲得活動小鼠出現SWRs時的首個高分辨率突出電流記錄,并確定漣漪來自刺激的時間調整,還是由腦細胞內的連結點(突觸)加以抑制的。”
據悉,研究人員監控了17只完全清醒老鼠的腦電訊號,它們當時就跟其他正常老鼠一樣地在理毛和四處溜搭。結果發現,在出現SWRs時,小鼠突觸中的興奮刺激和抑制事件頻率均增加。
但在SWRs產生時,突觸抑制的數量超過刺激。此外,抑制事件的量級也與SWRs振幅有明顯的正相關。這些暗示抑制事件是神經震蕩的驅動器。最終,研究人員認為,一種名為PV+中間神經元的神經細胞對SWRs的產生十分重要。
之前就有研究顯示,被光刺激的PV+中間神經元能表現出狹窄的尖峰帶寬,以及一個較高的激發速度,并且對鄰近的神經細胞表現出了簡短而一致的抑制周期。
之后,研究人員提出了一個包含海馬體兩個特定區域(CA1和CA3)的模型。模型顯示,CA3的振動刺激和CA1的相位性抑制協作產生了SW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