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閱讀,我會毫不猶豫地掏出手機,熟練地打開新浪、知乎、豆瓣、微信等閱讀APP,開始閱讀自己感興趣的知識,這種
閱讀方式似乎已養成多年,非常自然,毫無違和感。
可當我看著孩子們手捧書本,津津有味地閱讀,臉上揚著幸福的表情的時候,我的心咯噔一下,時光仿佛開始倒回到我小時候了,那時的我,一樣手捧書本,嘰里呱啦的讀著,就像全世界都在這書里一樣,讓人迷戀往返。
說起我小時候的那個年代,其實手機、電腦都不常見,網絡更是沒有普及,那個時代的孩子,想要了解外界,除了書本就是電視,紙質書籍裝在書包里,小小的人兒背起來有些吃力,但一點也沒有厭煩,一到上課時間,老師會讓大家拿出課本,翻到指定頁面,手指觸摸充滿墨香的書籍,眼神一刻也不想離開書上的插圖,跟著老師,一板一眼地讀起來,眼前那些無比陌生的文字,竟一個個熟悉起來了。
這是一種最原始的閱讀方式,它流傳了千年,我總感覺紙質閱讀與古人的竹簡比起來好太多了。可隨著移動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人們的
閱讀習慣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傳統的紙質閱讀到手機閱讀,我的閱讀習慣已被悄然改變。雖然小學到高中,閱讀習慣的改變都還不明顯,畢竟我一直遵循著傳統閱讀方式,拼命地吸取書本的味道,那種味道太熟悉了,因為它伴隨了我十幾年的學習生涯。
直到上了大學,家里也給買了電腦和手機,也許是時間較多,也沒人管束,自由不少,因此整個人像是放松下來,開始對網絡感興趣(其實初高中時代,學校也有計算機課,但一周就兩節,自己也迫于升學壓力,一點沒有引起興趣來),一有閑暇時間就打開電腦,看這樣新聞那樣文章的,那時實際上主要還是用電腦瀏覽網頁,因為手機還處于2G網絡時代,瀏覽網頁很耗費流量,關鍵特別慢。
這個時期的自己,閱讀方式還主要依賴于紙質閱讀,對于學習中涉及的書籍或不懂的知識,我會首先選擇去圖書館查閱資料,做好筆記,往往一呆就是好幾個小時,回到宿舍有時間就再在電腦上找點資料看,手機的功能幾乎只是用來聊QQ、發短信、打接電話。
后來,移動網絡發展速度太快,相應的產物-“智能手機”呼之欲出,它與此前的手機相比功能豐富太多了,可以堪比一個移動的電腦吧,因為我們可以下載各類APP安裝到手機上,比如你是一個閱讀愛好者,那你可以下載QQ閱讀、咪咕閱讀等,在這些閱讀軟件里,能迅速找到自己想要閱讀的作品和資料。
此時的我,閱讀習慣已經改變太多,可以說絕大部分閱讀時間都耗在了手機上,電腦都懶得開了,紙質書籍更是很少閱讀,其實這也不是我一個人才有的現象,據當時我國新聞出版社針對國民閱讀情況的一項調查表明:全民閱讀中紙質閱讀呈現緩慢上升趨勢,而手機閱讀人數漲幅最大,與此同時,報刊雜志的閱讀人數在逐年減少,這說明數字閱讀的影響力以凸顯,甚至有超過傳統紙質閱讀的苗頭。
為什么我的閱讀習慣會發生如此巨大的變化,我想除了與移動網絡的快速發展密不可分以外,還與數字閱讀無可比擬的閱讀優勢有關,數字閱讀有哪些優勢呢?我覺得可以用“方便”“快捷”“高效”“省時”“省錢”這幾組詞來概括。
亞馬遜也曾針對中國閱讀市場進行過數據分析:數據表明,我國電子圖書閱讀者閱讀時間集中在20:00-23:00之間,被采訪的閱讀者還表示,它們每天都會進行碎片化閱讀,這種閱讀方式常常以在床上的時候閱讀居多,人們利用自己的零散時間來隨時隨地閱讀自己感興趣的內容,所以這種閱讀方式備受喜愛。
閱讀習慣雖跟隨時代和科技而不斷發生變化,但在我看來這并不影響我對閱讀的愛好,而且豐富多樣的閱讀方式,對
提高閱讀效率更有益處。
精英特速讀記憶訓練網學員原創文章
作者: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