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過公考的人都知道行測部分的總題量基本穩定,言語理解與表達模塊的題量約有30到40道題,約占整個考試的1∕3。所以常流行“得言語者得行測”,想要在公考中脫穎而出榜上有名,就必須把握好言語這個關鍵環節。
近幾年來,公務員考試的難度不斷加大,就言語部分而言除了在題目選項設計上增加迷惑性和混淆性之外。更突出的特點就是增加了題目材料的閱讀字數,由原來平均100-150增加到現在的150-300。這樣的變化必然增加了考試的難度,對于“寸秒寸金”的行測考試,如何
提高閱讀速度,能否掌握
快速閱讀的方法和
技巧就成考生成敗的關鍵。
“
快速閱讀”技巧和方法基本上包括三點:1.默讀法 2.掃讀法 3.跳讀法
1.默讀法
默讀法,也就是閱讀文字材料的無聲性。實驗統計表明,朗讀的速度最快每分鐘只能達到200字,而默讀每分鐘可達800字左右,是朗讀的4倍。因此,提高閱讀能力首先要學會默讀。默讀的關鍵在于避免出聲,當然公務員考試不可能允許考生在考試期間發聲閱讀,有的人在讀題時雖然聽不到有明顯的出聲現象,但是仔細觀察會發現他的唇或舌在動,說明其閱讀仍有不易覺察的潛在發聲現象,這仍然會影響到閱讀的速度。所以考生在實際閱讀訓練中,要有意識地克服唇動、舌動的現象,這樣就能明顯提高我們的解題速度。
2.掃讀法
掃讀法,即按材料順序一眼掃過避免回視。有些同學在答題的時候往往不夠自信,材料閱讀過程中往往擔心沒有看清楚而回視。回視的次數越多,閱讀的速度就會越慢。要克服這樣的問題,關鍵就是要對自己的視覺反應和短時記憶有足夠的自信。在實戰中建議考生一目數行地進行掃描,首先在整體上對材料的結構有清楚的把握。要熟練掌握這種方法必須經常專門訓練,比如經常做一些視力擴展訓練,在平時閱讀時要注意克服逐字逐句閱讀的習慣,有意識地擴大每次眼停的視野范圍。
3.跳讀法
跳讀法,也叫做尋找關鍵詞法。在一篇材料中并不是所有的文字都有價值,一般說來,一些標志文章結構的關鍵詞以及材料中反復出現的重要信息和其他專有名詞才是我們應該注意的關鍵。
真題解析:
在古代,每遇戰亂,手藝人都會成為戰爭雙方爭奪的對象,這是因為手藝人掌握著傳統社會中最重要的技術,他們代表著當時最先進的社會生產力。如今,盡管現代科學技術取代了手工技能,成為當今時代最強大的生產力,但傳統工藝完全可以借助現代科技而提升,繼續服務于大眾。
這段文字意在說明()。
A.與現代科技聯姻是傳統工藝發展的有效途徑
B.任何時代,社會發展的第一要素是社會生產力
C.現代科技的進步對傳統手工藝產生的深遠影響
D.現代科技可以解決制約著生產的傳統工藝難題
在這段材料中,在“在古代”和“如今”這兩個關鍵詞十分的醒目。將整個文章明顯地分為兩個部分,單從這兩個詞我們就基本可以判定文章的內容有兩段。那么反應在選項中,在遵循選項是對材料完整反映原則的基礎上,我們可以預判正確選項也應有古代和現代兩方面的涉及,所以可以迅速確定B選項的錯誤性。
其次在材料的后半部分有“盡管”、“但是”這樣表示轉折的關鍵詞,可以看出作者強調的是文段的后半部分,作者認為現代社會的科學技術代替了手工技能,但傳統的工藝可以與現代技術合作,從而延續其服務社會的使命,作者的意圖就是強調傳統工藝發展需要借助現代技術,因此答案可以確定為A。所以運用以上幾個
閱讀方法可以有效節約時間,提高做題速度,提高做題的準確率。